|
對CPU單核與雙核的了解
有人說Intel的雙核是由一個核心隔開的,是假雙核,而AMD的是真雙核,那么究竟誰真誰假呢?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。 Intel目前的桌面平臺雙核處理器代號為Smithfield,基本上可以簡地單看作是把兩個Pentium 4所采用的Prescott核心整合在同一個處理器內(nèi)部,兩個核心共享前端總線,每個核心都擁有獨立的1MB二級緩存,這顯然與Pentium 4 6系列處理器的2MB緩存不同。由于處理器中的兩個內(nèi)核都擁有獨立的緩存,因此必須保證每個物理內(nèi)核的緩存信息一致,否則就會出現(xiàn)運算錯誤。針對這個問題,
Intel將這個協(xié)調工作交給了北橋芯片(MCH或GMCH)。兩個核心需要同步更新處理器內(nèi)緩存的數(shù)據(jù)時,要通過前端總線再通過北橋作更新(如下圖所示)。雖然緩存的數(shù)據(jù)量并不巨大,但由于需要通過北橋作出處理,無疑會帶來一定的延遲,核心之間的通信就會變得緩慢,這將大大影響處理器性能的發(fā)揮。所以Intel的雙核產(chǎn)品在工作效率上較AMD的產(chǎn)品低,只有通過提升頻率來彌補這個缺點,這就是雙核的Pentium D處理器頻率比較高的原因。 與Pentium D不同的是,Athlon 64 X2的兩個內(nèi)核并不需要通過外部FSB通信這一途徑。
Athlon 64 X2內(nèi)部整合了一個System Request Queue(SRQ)仲裁裝備,每一個核心將其請求放在SRQ中,當獲得資源后,請求將會被送往相應的執(zhí)行核心,所有的過程都在CPU核心范圍之內(nèi)完成。AMD雙核強調的是真正將兩個核心整合在一個硅晶內(nèi)核上,可以真正發(fā)揮雙核效率。因此Athlon 64 X2的架構要優(yōu)于Pentium D架構,尤其是在高負載的多線程/多任務環(huán)境下,AMD的處理器將會表現(xiàn)出比Intel處理器表現(xiàn)出更好的性能。
AMD的雙核Athlon64 X2處理器從4200+開始,目前最高為Athlon64 4800+,與AMD目前的處理器PR值標稱方式相同,具體情況請見表2。 小結:從Intel和AMD雙核處理器的構造來看,其實兩者都可以說是真的雙核心處理器,只是架構不同而已。 雙核:荊棘滿路但前途光明 顯然雙核甚至多核心處理器必將成為處理器發(fā)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。但其仍然面臨幾個問題急需解決。功耗:Intel雙核處理器之痛 雙核處理器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之一就是處理器能耗的極限。性能增強了,能量消耗也隨著不斷增加,根據(jù)權威評測,代號Smithfield的CPU功耗高達130瓦,比Prescott核心的處理器還高出13%。隨著GPU、CPU的不斷發(fā)展,能耗問題已經(jīng)不可避免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了。
雙核甚至多核心處理器的能耗問題也將是考驗AMD與Intel的重要問題之一,我們期待著65nm的工藝可以帶來更低的功耗。帶寬:AMD雙核處理器之癢 AMD方面,為了和目前的Socket 940和Socket 939主板兼容,所以AMD不能增加其雙核的針腳數(shù)目。這樣做的缺點就在于其內(nèi)存總線依然停留在128bit的寬度上,僅僅能支持DDR400的內(nèi)存。所以雖然擁有了兩個核心,AMD全新的處理器還是得和單核處理器一樣僅能得到最高6.4GB/s的內(nèi)存帶寬。
AMD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在轉向支持DDR2之后推出全新的Socket M2規(guī)格。期待:新一代的雙核處理器 再從Pentium D本身來看,Pentium D處理器只不過是將兩個Pentium 4核心黏在一起的產(chǎn)物,這兩個核心幾乎不能被單獨地控制,因為他們?nèi)匀还蚕硗瑯拥碾妷?,運行在相同的狀態(tài)之下。它們之間的通信必須要經(jīng)過外部的FSB才可以,這讓它們之間的通信變得緩慢,即便是采用了65nm工藝之后,Pentium D(Presler)仍會面臨同樣的限制。 可喜的是,Intel在這以后將會推出代號為Presler的下一代臺式雙核處理器。該產(chǎn)品不但使用了更先進的65nm生產(chǎn)技術,使得處理器的核心尺寸低于140平方毫米,并且該產(chǎn)品采用了完整的兩個核心,成為了真正的雙核處理器。新的處理器采用了全新的設計架構,更加注重功能上的創(chuàng)新,加入了三項全新技術Vanderpool虛擬化技術、LaGrande安全技術和iAMT(Intel 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)技術。這些全新的技術將帶來安全性、性能等方面的提升,并且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主流的技術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