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“吼秦腔”千年古韻繞鵬城
2 v( w8 H, Y+ y& P8 Y0 h9 |<查看評論>
& `+ @: f+ ?( R$ j/ {# z% W( e5 C% P大洋新聞 時間: 2012-03-20 來源: 廣州日報 作者: 劉暢) R6 f/ @- W/ L. C U# R! z
( Z s7 M6 W! u0 J" f
* Z# l6 \3 b- @/ ?" w" F
& K( _* I8 h8 K5 H
7 C1 {6 I b9 M4 c: U+ m$ [ 4 e& B' e* e" b: Z+ p, r
& l9 A- C+ \ Y/ `
8 A5 \! F8 m0 e. O* L. b
/ K. A! P8 X8 x" z6 ^+ U
5 I5 T9 A. h3 R8 F% z$ X7 x j- V% M1 X( \' K2 N0 m! L& D2 E
1000多年前,古都長安、秦漢大地興起一種“大音震似雷霆”的古老劇種,是為“秦腔”。% }/ o- l8 x' C8 @. k0 i% u
( i+ e% Y% P( f% i! E4 K 30年前,五湖四海精英建特區(qū),秦腔開始在“移民城市”深圳扎根發(fā)芽。/ N) Q6 |3 s$ u& g/ x" J! N
6 b; C# S- ?+ |2 l6 Z0 r6 h
30年后,秦腔秦韻在鵬城興唱不衰,首個秦腔協(xié)會在深圳福田區(qū)注冊成立。這成為秦腔發(fā)源地、西北五省之外,難得一見的獨特現(xiàn)象。' m% T, ^+ W2 F7 v1 s
: l c3 F- u( Y3 S 如今,秦腔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深圳“文化強(qiáng)市”已吹響號角。古老戲曲文化與年輕現(xiàn)代都市遭遇,將擦碰出怎樣的火花?
( L6 o r! f. @ `/ z4 b4 @+ g U* |) o/ P3 n6 |; A) u
文、圖/記者劉暢 通訊員福秦
) b9 `2 n' C. M
4 z# H j& O5 v$ u( }) g" Y) N5 @; m 首個秦腔協(xié)會在福田區(qū)注冊成立
* J( Y/ r- @: r* \- ~
6 R8 c, Y+ ~! } 工地上吼出“秦之聲”
: i' F9 T4 v+ r) y+ |2 z. ?7 H1 ?! D2 j
“90后”搭檔古稀“戲骨”有協(xié)會就像“有戶口”
1 u9 e9 t7 b* d+ _. i5 Y8 p+ v: t" {! q" g4 I
每個周日下午,是秦腔協(xié)會成員聚集演練的日子。記者在福田園嶺文化站二樓,記者采訪了他們,數(shù)十年的堅守與心中放不下的鄉(xiāng)音鄉(xiāng)情成為這座城市最堅強(qiáng)的音符。* l4 }5 K$ y: W0 G6 s- w& M1 ]- l
. N% k' f' k O 工地上吼出“秦之聲” z2 }, b) W! h: T* _5 e E
% \- u" w: ~3 x6 x 楊衛(wèi)國,深圳福田秦腔協(xié)會會長。上世紀(jì)80年代初, 30歲剛過的他隨部隊遷入深圳,住在福田區(qū)竹子林。閑暇時自娛自樂,秦腔,成了他們最大的愛好,這一吼,就是整整幾十年。) ^% p5 d! g; {6 n) e
1 n% s& T+ p& R4 S- {
隨著特區(qū)的發(fā)展,西北籍在深圳務(wù)工、創(chuàng)業(yè)人員日益增多?!吧钲谇刂暋标犖橹饾u擴(kuò)大,參加人員眾多,形成了業(yè)余的、專業(yè)的、愛好的眾多“戲迷”。眾多戲迷愛好者在每個星期天,分別從東莞,惠州等地,乘坐不同交通工具,風(fēng)雨無阻地集聚深圳園嶺文化站,堅持“吼秦腔”,歡聚一堂笑滿堂。
( j# T; ~4 S* [# R) x/ D0 B# i# i( @8 O+ F- V- }- M' ^5 T
“90后”搭檔古稀“戲骨”/ x. D& R) z9 O# s; O+ [: d- P# k
- U: Y2 B5 d a/ M
74歲的崔慧琴老師,13歲學(xué)唱秦腔,在寶雞、甘肅天水劇團(tuán)當(dāng)了26年的演員,隨后在戲曲學(xué)校任教。退休后,隨女兒來到深圳。一開始,最不習(xí)慣的就是少了秦腔?!耙淮?,我在深圳練聲時,被一個老鄉(xiāng)發(fā)現(xiàn)了,介紹到了‘秦之聲’,感覺好不容易找到了組織。”
, C% m: C% Q, X8 c0 r" [ S% {# w. k3 \/ U$ i. }. C9 e+ M- m
潘茜老師,退休后學(xué)戲,學(xué)了10年了,是西安秦腔北會業(yè)余團(tuán)長。獨女來深多年了,因為覺得深圳沒有秦腔遲遲不肯遷居深圳。女兒多方打聽,終于獲知深圳有個“秦之聲”,這才于2009年將老媽“請”到了深圳。4 A3 y* w5 }* B* \. I# Z7 `+ d3 K
+ J" t$ _- f" A' b 年齡最小的“90后”劉麗霞,今年才22歲。2006年,劉麗霞剛來深圳時在平湖一企業(yè)做銷售員,“秦之聲”會長與麗霞的阿姨相熟,知道麗霞有過3年戲曲學(xué)校的功底,便想方設(shè)法派車將麗霞從平湖拉到團(tuán)里,只為讓她唱唱,活動結(jié)束后又再將麗霞送回平湖。
: t! `" g. W& T. x5 h$ v: Q4 G' o: _' P! S" G9 @) L
有協(xié)會就像“有戶口”
4 s3 c: u' T$ E2 K
4 L0 \9 \' A' N7 w2 Z “30年了,‘秦之聲’能在深圳堅持下來不容易?!鼻厍粎f(xié)會的秘書長劉漢超老人告訴記者,2007年以前,“秦之聲”活動都沒有固定場所,單身宿舍、會議室、八卦嶺廠房都曾是他們“打游擊”練習(xí)的地方,荔枝公園、筆架山公園、洪湖公園,園博園則是義務(wù)展演的露天舞臺。1 z$ O& K& ~1 j8 S+ s) J0 G
) M9 x' |9 a% B! ?3 z$ c8 U1 a “秦腔協(xié)會成立了,就像‘生孩子上了戶口’,有了名分,我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參加演出,更多交流,鍛煉隊伍了。”劉漢超說。協(xié)會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報名參與了2012年深圳市284場公益文化活動招標(biāo),和全市200多個注冊社團(tuán)一起參與角逐,同時每個項目可獲得2萬元的政府資金資助。
' e7 E6 w) N% m! t: l
7 l( a+ V0 Z% X* c( O- |4 ]5 |1 A1 v
1 z* Y% Y: Y$ d
$ M4 U9 t u' \8 h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