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任之 于 2013-5-26 07:21 編輯
通過學習和練習,我們使拍攝過程標準化,盡快的提高技術水平;但對于真正影響我們的視覺和情感的,我覺得還是對片子調子的處理。看過很多優(yōu)秀的人像作品,包括優(yōu)秀的商業(yè)攝影的人像作品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一直堅持的有關理論在很多地方均被一一打破(當然這跟本人入門時間晚,學習太少有關),就像用光,我有時候太注重片子的質感,要求正確曝光,決不會去高光溢出,但一些給我們良好視覺和身心愉悅的片子,卻不一定拘泥于這些框框。下面就是對我人像拍攝的一個觀念轉折,供各位品鑒。2 D. j9 q6 s4 _7 o! I2 s9 {
( A/ v) w# a. F" I ^人像攝影的影調與色調
# b! [6 I$ Q% g7 z; _
+ L- o9 T& Y; ]/ N6 D1 L) U! z9 Y! G 調子影響視覺和情感。人像攝影可以分作高調、低調、一股影調、軟調、硬調五種影調。另外,還可以處理成不同的色調。要掌握各種影調與色調的構成方法。
- p" z3 H) `% g) L/ Y8 X# l, p8 ?# _, H
+ y2 F' h0 r5 w' i, W S
一、調子對視覺的影響
( n) B& k, E+ V4 N- @ . l$ ~! z- s6 `1 m8 D% }
人像攝影中所說的調子,是影調與色調的統(tǒng)稱。一幅照片上的陰暗變化,是影調的變化,它是由被攝者接受光線的多少以及他本身的反光率形成的。無論在黑白攝影或彩色攝影中,都有這種影調上的變化。比如,一件紅色衣服,如果受到倒光的照射,衣服的受光面與非受光面就形成不同的影調,它們雖然都是紅色的,但受光面的影調亮,非受光面的影調暗。這便是彩色畫面中影調的變化。色調,是指色彩的變化而言,比如,照片是紅樓的色調還是藍青的色調,這是色彩上的差別。一幅人像攝影作品,如果它是黑白的,只有影調的變化,而沒有色調的變化;倘若它是彩色的,則既有影調的變化,又有色調的變化。
" Z" ^7 a1 p: { ( J5 \* Y9 A, C, b
6 s( }: u. b$ G
3 a) E* N/ _ \8 p
/ f. P; b$ c; l+ g! M3 _- k 人像攝影作品,如果從影調方面來說,可以有高調人像、低調人像、中間調人像。軟調人像、硬調人像這幾種表現(xiàn)形式;倘若從色調的構成來說,又可以是暖調的、冷調的、對比的、和諧的、重彩的、淡彩的等等。這些不同的影調和色調,影響著給觀眾的總的視覺印象,從而也影響觀眾的思想情感。比如,一幅高調的黑白或彩色照片,就給觀眾一種明快清新的感覺;低調的黑白或彩色照片,能給觀眾一種凝重深沉的聯(lián)想;暖調的彩色人像,往往激起興奮歡快的情感;冷調的彩色人像,具有一種肅穆恬靜的象征……所以,我們在從事人像攝影創(chuàng)作時,在藝術技巧上除了要考慮它的構圖、用光以外,還要注意它的調子在視覺上產生的效果。下面將幾種常用的調子處理技巧作一概括介紹。
5 \. [/ \* g) J( N& X* E4 c2 D$ a3 O& r9 S
. K8 f( Y0 d3 Y二、人像攝影的影調構成
1 `- ~5 V9 `+ N; @* i! I4 A
6 g8 V+ q% v) h- V. q4 Q, q2 I2 A 人們通常把人像攝影分成高調、低調、中間調幾種。其實,大家說的“中間調”,并不是指照片由不深不淺的灰調子組成,只是與高調、低調相對而言,照片上仍然有黑、白、灰一系列不同的影調。此外,筆者還認為,在談論人像攝影的影調時,除了亮暗的不同之外,還有影調軟硬之分。實際上,有許多人像攝影作品是用柔和源俄的軟調拍攝的,當然也有用反差大的硬調拍攝者。所以,在本節(jié)中闡述人像攝影的影調構成時,按下述幾項分類:9 t; Y# p; I+ c" `: [0 z) w9 L$ W% v
1、高調人像3 U9 E) _% ?; v0 J; h' P6 |
' N- j/ c5 E( d( U2 W 高調人像的特點是畫面的影調構成以亮調子為主,盡量避免或少用暗調子。具體地說,黑白人像的影調組成應以白、淺灰、中灰影調為主;彩色人像的影調組成應以白色、明度高的淺色和中等明度的顏色為主。至于較深暗的調子,無論在黑白人像或彩色人像中都應盡量避免,或盡可能少用,使被攝者的形象在拍出的照片上整個呈現(xiàn)亮影調,沒有明顯的陰影,更沒有投影,顯得潔凈、明朗、柔和。
2 q8 @8 C) @) L( t! D * ^6 Z" p3 O6 Y8 T
在攝影室內用燈光拍攝高調人像,除去被攝者要穿白色或淺淡的服裝并用淺色的背景以外,布光時要以順光為主。用一盞燈放在照相機正后方,或用兩盞功率相同的燈緊靠照相機的兩側,從照相機方向將光線投向被攝者。這樣,可以把照明光線產生的陰影和投影減少到最低限度。經(jīng)過這樣做之后,被攝者的兩側往往還難免調子太深,還要在被攝者兩側與照相機形成90度夾角的位置分別放置兩盞功率較小的散光燈,把影調太深的部位照亮一點,使被攝者各部位的亮度比較均勻。但是,被攝者側面的輪廓又要比被攝者正面的影調稍暗一些,顯出被攝對象的邊沿。同時,也可以在被攝者上方布置一盞“發(fā)燈”,修飾被攝者頭發(fā)的影調或向上的輪廓部分。* I* s1 N/ L" [# u; U- X+ K
* b6 E( J9 q; `- A# J& \, @( a8 { 高調人像照片的背景要明亮、干凈、均勻,但最好又保留一點淺淡的層次,以便襯托出被攝者更亮的部位。背景可以用兩盞散光燈從左右兩側均勻照明,它的亮度可以控制在超出被攝者面部亮度兩級至兩級半。曝光時要以被攝者面部的亮度為基礎,讓面部曝光過半級,再現(xiàn)為較淡的影調。+ F6 `! @" A3 `, w; Q% Z
) {) y# l, L4 L3 _7 `
如果在室外自然光下拍攝高調照片,要利用陰天或霧天的散射光線,并要故意增加一級曝光,使底片的密度稍大一點。
% W2 `# e# R, ?# Y7 d2、低調人像
/ w6 [0 p% o5 l! h" I, G Y
2 M7 n0 a1 u' h% y& H; z2 R; i 低調人像的特點和要求正好與高調人像相反,它的影調構成以暗調為主,盡量避免或少月亮調子。黑白人像的影調組成應以黑、深灰、中灰影調為主;彩色人像的影調組成以黑色、明度低的深色和中等明度的顏色為主。低調人像照片,能使被攝者的形象顯得深沉、凝重。
2 c# w- O. {$ E# I% n, n0 i/ _& ? 5 ?2 b; E* d* o* X# S
在照相室內拍攝低調人像,被攝者應穿深色服裝,并使用深色背景。布光時,一般采用倒逆光或側光,使被攝者面部的陰影大一些,光比可以控制在1:4--1:6,依照被攝者面部亮面的亮度曝光,使亮面再現(xiàn)為中等明暗的影調,或者比中等明暗略暗的影調,陰影部分再現(xiàn)為暗調。個別的低調人像也有用順光拍攝的,不過曝光量要少,以便將面部再現(xiàn)為暗調。# U9 l5 g7 x5 N' H4 b; [4 G
; P2 e* E+ ~. x 低調人像的背景,不用燈光照明,讓背景呈現(xiàn)全黑的影調。& T- b! g# X& }2 k% R9 x' V
3、一般影調人像
& c+ x1 {6 U4 V* S6 O& x9 j $ R% U; {; s* ]
一般影調人像的特點與要求是大家比較熟悉的。它不像高調人像那樣以淺談的影調為主,也不像低調人像那樣以深重的影調為主,而是在照片上可以包含深的、中等的、淺的各種影調,因此,它的影調構成特點既不傾向于明亮,又不傾向于深暗,而是一般印象;給人們的視覺感受既不偏于輕快,又不偏于凝重。在通常情況下,我們拍攝的人像照片,屬于這種影調。; @+ w1 [6 p2 t5 y; P
4、柔調人像, p2 `' i& _7 g2 f
. | O, G) N4 `$ p+ ?3 ^
柔調人像的特點是畫面的影調配置比較朦朧,而且多半是用中等明暗的調干(在黑白照片上是灰影調;在彩色照片上是中等明暗的色調)去描繪被攝者的形象,亮調子較少,深暗的調子更是少用或不用。它給人們的視覺感受是比較輕盈、明快,有一種清淡、愉悅的感受。
- o4 E8 ?& P9 h A& S 5 s3 Q% i, i& i9 n
這種柔調人像的拍攝技巧是,盡量運用散射的柔和光線,而且光比要小,要避免畫面中出現(xiàn)明顯的深色調子。要瞄準中間影調的部位測光,并根據(jù)它的反射亮度曝光。同時,拍攝過程中常常在照相機鏡頭上加用柔光鏡。柔光鏡不僅可以使畫面的調子柔化,也能使影調進一步變淺。
: ] Z e/ C& \* K
/ i8 x1 K0 B# U7 x6 h 5、硬調人像
0 h) T: {) E* M4 A" |* e# D
1 ?+ g' F# V4 ^$ l 硬調人像的特點與柔調人像恰恰相反,它主要是運用明暗兩極的影調(比如黑白照片上的黑調子和白調子)構成影像,光比大,而中間調子很少。這種影調處理方法常常用來表現(xiàn)被攝者處在明亮的照明光線之下,或者采用日光拍攝時表現(xiàn)一種暑熱的感覺。在曝光技巧上,要分別測量被攝者臉部亮面和陰影的亮度,然后折衷曝光?;蛘吒鶕?jù)臉部亮面與陰影的綜合亮度曝光。
% a1 f8 a8 ?4 E* n5 {; b3 A9 N: U 6 p% m- t+ K/ p+ B
硬調人像雖然有以上造型效果,但由于它對于被攝者皮膚的質感表現(xiàn)不充分,所以除了特殊需要時,一般不采用。( h* g$ }. {7 Z6 _0 t/ O+ Y* t
1 b4 u2 v' G I 三、人像攝影的色調設計
/ U- H; r6 ?& v! |8 `! u2 _ + `; ~+ y* ?) r! W& ^/ H) B
人像攝影作品,除了它的影調可有不同的處理方案以外,其色調也可由攝影者進行設計,以便使照片上表現(xiàn)出一定的色彩調子,用色彩對于人的情感作用去感染觀眾。這里,從戶外人像與照相室人像兩種情形分別闡述。
7 m* c2 Y" r5 _ _ ! t& S( ]8 { m( X$ R
對于拍攝戶外人像來說,設計照片的色調似乎不如照相室人像來得方便,但并非沒有辦法。首先,被攝者服裝的色調可以由攝影者挑選,比如,究竟要暖調的還是冷調的服裝,或者其他色調的服裝?其次,背景的色調可以由攝影者挑選,比如,背景要與服裝對比還是與服裝和諧?再次,如果有必要,你還可以選用低角度的暖調子陽光來照明人物或者被攝者的輪廓??傊?,只要開動腦筋,處理方法是有多種多樣的。% I3 u+ ~& ^6 d
5 V2 n3 t5 f' K7 g/ V) X m
如果拍攝照相室人像,進行色彩設計就更方便了。你可以選擇服裝的色調以外,能夠更方便地選擇背景的色彩,還可以在照明燈具上加用有顏色的燈光紙,改變光源的色彩,甚至用不同的色光去修飾一幅畫面,可以大大豐富色彩表現(xiàn)手段。
( X6 ~" i1 W* w& C% V4 h# D/ k1、暖調設計4 ^1 m- b) R( @- ?. H# T
+ `9 K: \4 r0 r4 b' M' _- F
在色彩學上,把色彩分為暖色、冷色、中間色。紅、橙、黃以及那些以紅、橙、黃為主要成分的色彩,稱作暖色;藍、青以及那些主要含有藍、青成分的色彩,稱作冷色;綠和紫稱作中間色。由此可知,欲求暖調的色彩設計效果,可以利用紅、橙、黃等暖色或者主要含有這些色彩成分的色調,給觀眾暖色所具有的熱情、愉悅等情感聯(lián)想。* L( ]* w. L% }: D+ H- a& {
6 H" ?2 i$ B9 K. u4 C& Q 2、冷調設計7 m1 A2 y3 ]% A. @* X0 z0 F/ B
3 M- w, Q5 y: o" P2 C
用藍、育或者主要含有藍、青成分的色彩構成人像攝影畫面。會得到冷調效果,給人們恬靜、閑逸等等情感聯(lián)想。
' J1 k; y4 U; K- \ ( B$ _8 m. d. Z% b7 z
3、中間調設計
! Y! W$ @' m) l7 f' D# o - O2 W; F+ t7 I1 v, V: k
綠色和紫色是中間色,黑、白、灰在色彩學上稱做‘稍色”,也叫“非彩色”、“無彩色”,它們只有“濃度”,沒有“彩度”。
# N: S* s2 P$ ^( Z3 P/ J# V
# H6 N& a# ]* s. o; f 4、對比色設計
$ Y0 z$ l& }; ^7 O ' R9 G! P+ B0 q, c
色彩的對比形式很多,有冷暖的對比、補色的對比(紅與青、綠與品、藍與黃是互補色)、鮮晦的對比等。凡是有對比慣征的色彩共同出現(xiàn)在一幅人像攝影中,必然給觀眾一種強烈的色彩效果,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。2 i& L7 F/ R9 }0 o6 O
+ d% l8 S0 X& d
5、和諧色設計 z+ }2 Z) j& H' S
+ L6 ^: R9 P2 Y. e& p 不用對比色彩,而是將一些比較臨近的色彩安排在一幅畫面中,或者用黑、白、灰這些“消色”去調和某些色彩,會得到色彩和諧的效果,使觀眾看上去感到舒展、安詳、平靜,也是人像攝影中常用的一種色調設計方法。
8 N' v! c, J% G4 ~( ?9 G6 h , g$ L2 |+ Z. h# \0 @5 F6 h
6、重彩設計* l5 C4 A! w' B5 @( O
+ F, g6 ^7 [; }4 |9 J* j. W7 Y% @ 重彩設計是用純度很高廳又鮮艷的色彩去構成畫面,使觀眾受到強烈的色彩刺激,留下深刻的色彩印象。這種設計方法,適宜用很濃的大塊色彩,才能收到重彩效果。; Y. \. b; h; L
& M8 E Z( y6 r 7、淡彩設計
. n4 ?, T8 O9 X! _0 k' f, `3 @/ z
% v: U4 K6 @3 I6 W, C" y 與重彩設計相反,淡彩設計要用淺談的、明度較高的色彩構成畫面,如淺黃色、淺紅色、淺藍色等等,給觀眾一種輕快、淡雅的感受。淡彩畫面有些近似高調,但比高調彩色畫面的調子略重一點。" C' m/ i- i4 a
. j- ^% R* U$ x
9 R) |0 U' l, h3 U
& E( f7 V- C9 Z
/ ]2 u. @/ d; \! t$ s; n! w1 P
7 q" \( |% j( A
2 J% k& l& P6 B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