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《辭?!飞厦嬲f,每年的入伏日是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,可庚日又是怎么算的呢?
今年是7月15日入伏,伏期40天。去年是7月20日入伏,伏期僅有30天。為什么伏天的長短會不一樣呢?“伏”分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農諺有“夏至三庚數頭伏”,“秋后有一伏”的說法。按照干支紀日法,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,每10天就有一個庚日。今年6月21日是夏至,也是農歷的“丙子日”,如此推算,7月15日正好是第三個庚日,所以今年7月15日入伏。但每年的入伏日期卻又不相同。今年7月15日是入伏日,明年的同一天無論是公歷還是農歷都不可能是庚日。
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入伏日,第四個庚日開始中伏,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末伏。因此,伏期的長短主要決定于中伏。夏至到立秋一般是47天,在一般情況下,7月19日以后入伏,中伏就是10天,7月18日以前入伏,中伏就是20天。今年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是7月25日,開始中伏,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14日,開始末伏,所以中伏有20天。
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,并且潮濕悶熱的日子,百姓說的“苦夏”就在此時。入伏的時候,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,家家谷滿倉,人們常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,白面、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,所以就有“頭伏餃子二伏面”的說法。就要入伏了,大家可要早做消暑準備!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