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靳應(yīng)祿 于 2015-3-1 08:14 編輯
/ U, B. @ c; V+ _7 n; V; l; E
% k% m$ s5 H& }4 u0 [7 X, ] 我的羊情節(jié)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農(nóng)村度過的,與羊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。 初解放那幾年,我們村尚沒有羊,我第一次見到羊,是在電影《雞毛信》的銀幕上。至今不能忘懷的是,我在為小英雄海娃叫好的同時卻在為被日本鬼子割斷頭的綿羊流淚。 不久,聽說一位同學(xué)家買了一只羊,我專程去看了一回,心里癢癢的,回家便央求父親也買了只羊,并拍著胸口保證說“放羊打草有我呢?!睆拇?,放羊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——羊成了我課外的一位親密伙伴。我的家鄉(xiāng)在地平水足的關(guān)中平原,無草灘、野嶺可供放牧,放羊只能在路邊、井邊及墳地,為了使之不吃莊稼,得謹(jǐn)慎行事,必須牽著韁繩,或者定好韁繩拴在某一處隔一會兒挪個地方。 由于我的精心和認(rèn)真,一年后我家的羊便膘肥體壯,與其他家的羊站在一起有如鶴立雞群,我自然覺得十分得意??墒呛镁安婚L,慢慢地我卻有點兒泄氣,因為我家的羊“配”了兩次總以為配上了(奶頭已有小碗那么大),但結(jié)果卻是“空懷”。有人說是“猜猜”、“二一 子”即兩性羊,叫行家看了又說不像。我希望他們都說錯了。然而事實終歸是事實,羊的肚子終沒能隆起來,肥雖肥矣,因不能產(chǎn)羔、產(chǎn)奶,只能很快被屠宰。為了阻攔父親賣羊,我淚汪汪撒氣兩頓沒吃飯,后來父親哄我說是牽去送人,我才止住了眼淚。說到流眼淚,此前我還為這只羊流過一次。那是兩只羊在抵架,只見牠身軀躍起,前腿彎曲,后腿直立,雙目圓睜,“刷--”的下?lián)洌笥叙I虎撲羊之勢。沒想到對陣之羊雖然瘦小卻毫不畏懼,尤其是其長有一對長犄角。其以同樣的姿態(tài)迎戰(zhàn),隨著“嘎”的一聲響,我家的羊, 眼角被抵破一條寸許長的血口子……我心急火燎,疾步上前,流著眼淚將二位“斗士”分開。 羊“配不上羔”這件事在我單純的腦子里除了遺憾外別無他想,說實話,也不懂多想??墒沁@件事在我們當(dāng)?shù)貐s遠(yuǎn)遠(yuǎn)沒有那么簡單,人們把這與“母雞叫鳴”、“公雞下蛋”相提并論,認(rèn)為是不祥之兆。我父親的性格外柔內(nèi)剛,不逞強(qiáng)卻也不服輸,他老人家深諳中庸之道,是我們那個大村“調(diào)解組”三成員之一,他原本沒打算買羊,只是為了滿足我的興趣才這么做。現(xiàn)必須另賣一只能產(chǎn)羔的羊才能改變?nèi)藗兊钠?。第二只羊買回來了,父親囑我每天只放半個鐘頭就行了。我明白父親的意思。一位肯逗我玩的大叔對我說“羊太肥了配不上,女人太胖懷不上”。我聽了頗感興趣,亦算長了見識。這件事后來在我的腦海里時常浮現(xiàn),對我的世界觀影響不小,可以說是我頭腦中“好心不一定能把事辦好”、“事物應(yīng)遵循客觀規(guī)律”、“凡事不可極”等辯證思維的啟蒙。此是后話。 第二只羊?qū)ξ覀兗襾碚f貢獻(xiàn)不算小,頭胎就產(chǎn)了三只羔且全是母的,賣了一只,親戚家逮去兩只。按一般人的說法這是我們家走好運(yùn)的開始。二胎又是三只,除變賣增加收入外,恰值我的大侄女出生,而我大嫂身體不好,住院做手術(shù),又逢三年自然災(zāi)害生活極其困難時期,然而我的大侄女身體卻沒有受虧,其紅潤的臉龐,人見人夸,這其中,鮮羊奶功不可沒。由于養(yǎng)羊,我還練就了一手?jǐn)D羊奶的絕活——這一手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在讀中學(xué)時竟派上了用場。那是在初中三年級,我們少先隊勤工儉學(xué)養(yǎng)了兩只羊,別的同學(xué)擠羊奶非兩三個人不可,平時看似溫順的羊發(fā)起威抵來抵去實在不好撫弄,尤其是那嘶啞的嚎聲聽了讓人鬧心,擠奶的時間自然長的多。而我一個人就可以很輕松地完成,羊一動不動地站著,不抵也不叫。一片贊揚(yáng)聲中,我的虛榮心得到了小小的滿足。成人后,我常常在想,其實擠奶對于脹滿難受的羊來說是一種需要、一種解脫,也可以說是一種享受,從這個角度講羊是歡迎人為其擠奶的,只是方法要得當(dāng),也就是說不能給其造成痛苦,否則即使是好事也會適得其反——這便是生活的辯證法。 后來,我的父親被疾病纏身。時值“口糧四百三,工分幾毛錢,油棉有定量,吃肉難上難”的公社化時期,我的家鄉(xiāng)還算不錯,沒有逃荒討飯的,但也談不上溫飽——這也算是集體化的特色吧!想給老人增加些補(bǔ)品卻是難上加難。在這種條件下,每餐一碗鮮羊奶自然算得上奢侈的營養(yǎng)品了,病體的父親曾不止一次地感嘆說“多虧了這只羊!”是?。「哦撝?,無論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還是將來,羊都是人類的好伙伴,是人類改善生活乃至致富的好幫手。 (作者簡介:兵器部惠安史志編輯,陜西省民俗學(xué)會理事,上林苑詩詞楹聯(lián)學(xué)會會員。被聘為戶縣政協(xié)文史資料征集員、西安市“非遺保護(hù)中心”民俗文化研究員、香港中民影業(yè)文學(xué)顧問。陜西省老法協(xié)法律工作者。)
7 [4 Z5 @5 C; q% z/ t9 X, d! E6 M% A* c$ ~7 @3 B0 u) ^3 r- b
5 X N5 Z# {8 u/ b% A# s7 j/ u
. s/ i1 H3 ?. y$ ~9 q
. k) y+ Q3 m" Z) z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