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‘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!?br />
這2日在讀六祖壇經,對這句話的出處已經緣由,講給大家聽聽。
六祖拜五祖為師,五祖準備傳衣缽于弟子,于是讓弟子做偈一首,看弟子的修為。
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。吾向汝說:世人生死事大。汝等終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。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汝等各去自看智慧,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,來呈吾看。若悟大意,付汝衣法,為第六代祖?;鸺彼偃?,不得遲滯。思量即不中用,見性之人,言下須見。若如此者,輪刀上陣,亦得見之。眾得處分,退而遞相謂曰:我等眾人,不須澄心用意作偈,將呈和尚,有何所益?神秀上座,現為教授師,必是他得。我輩謾作偈頌,枉用心力。諸人聞語,總皆息心,咸言我等已后,依止秀師,何煩作偈。
神秀思惟:‘諸人不呈偈者,為我與他為教授師,我須作偈,將呈和尚,若不呈偈,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淺?我呈偈意,求法即善,覓祖即惡,卻同凡心,奪其圣位奚別?若不呈偈,終不待法。大難大難!’五祖堂前,有步廊三間,擬請供奉盧珍,畫楞伽變相,及五祖血脈圖,流傳供養(yǎng)。神秀作偈成已,數度欲呈,行至堂前,心中恍惚,遍身汗流,擬呈不得;前后經四日,一十三度呈偈不得。秀乃思惟:‘不如向廊下書著,從他和尚看見。忽若道好,即出禮拜,云是秀作;若道不堪,枉向小中數年,受人禮拜,更修何道?’是夜三更,不使人知,自執(zhí)燈,書偈于南廊壁間,呈心所見。偈曰:
‘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?!?br />
秀書偈了,便卻歸房,人總不知。秀復思惟:‘五祖明日見偈歡喜,即我與法有緣;若言不堪,自是我迷,宿業(yè)障重,不合得法。’圣意難測,房中思想,坐臥不安,直至五更。
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,不見自性。天明,祖喚盧供奉來,向南廊壁問,繪畫圖相,忽見其偈,報言:‘供奉卻不用畫,勞爾遠來。經云:'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'但留此偈,與人誦持,依此偈修。免墮惡道,依此偈修,有大利益。’令門人炷香禮敬,盡誦此偈,即得見性,門人誦偈,皆嘆善哉。祖三更喚秀入堂,問曰:‘偈是汝作否?’秀言:‘實是秀作,不敢妄求祖位,望和尚慈悲,看弟子有少會慧否?’祖曰:‘汝作此偈,未見本性,只到門外,未入門內。如此見解,覓無上菩提,了不可得;無上菩提,須得言下識自本心,凡自本性,不生不滅。于一切時中,念念自見,萬法無滯,一真一切真,萬境自如如。如如之心,即是其實,若如是見,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。汝且去,一兩日思惟,更作一偈,將來吾看;汝偈若入得門,付汝衣法。’神秀作禮而出。又經數日,作偈不成,心中恍惚,神思不安,猶如夢中,行坐不樂。
一復兩日,有一童子于碓坊過,唱誦其偈;慧能一聞,便知此偈未見本性,雖未蒙教授,早識大意。遂問童子曰:‘誦者何偈?’童子曰:‘爾這獦獠不知,大師言,世人生死事大,欲得傳付衣法,令門人作偈來看。若悟大意,即付衣法為第六祖。神秀上座,于南廊壁上,書無相偈,大師令人皆誦,依此偈修,免墮惡道;依此偈修,有大利益?!勰茉唬骸先耍∥掖颂ろ?,八個余月,未曾行到堂前,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?!右临是岸Y拜,慧能曰:‘慧能不識字,請上人為讀?!瘯r有江州別駕,姓張名日用,便高聲讀?;勰苈劶?,遂言:‘亦有一偈,望別駕為書?!瘎e駕言:‘汝亦作偈,其事希有!’慧能向別駕言:‘欲學無上菩提,不得輕于初學。下下人有上上智,上上人有沒意智?!瘎e駕言:‘汝但誦偈,吾為汝書。汝若得法,先須度吾,勿忘此言。’慧能偈曰:
‘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!?br />
注
1 、祖 ,指五祖
2、神秀,是五祖的大弟子
3、慧能,六祖慧能大師
供俸:吃國家俸祿.
楞伽經變相:就是世尊當年在楞伽山宣說楞伽經的情形圖.估計不是一張圖,可能是由幾輻圖級成的.所以叫變相.
五祖血肪圖:就是從初祖達摩到五祖弘忍五位祖師的圖像!
菩提樹:原名叫:畢缽羅樹.由于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.因此菩提樹就成了智慧之樹.
別駕:官名.州刺史助手.
白話翻譯:
五祖有一天召集門下的徒眾都過來.我向你們大家講.世間眾生.出離生死苦海這件事.是頭等大事.你們每天只知修福德.不知道出離生死苦海.自性如果迷而不覺.你們所修的福德怎么可以挽救你?你們大家都散去.觀察自心的真正智慧.用自已心中的般若之性.各作一首偈頌.拿來我看.如果能悟得自性的大意.我就把衣法傳給你.作為第六代祖.趕快去作.不能拖延停滯.用分別心來思量卜度是不管用的.如果是見性之人.一言之下即須見得.如果是這樣的人.雖然是在輪刀上陣的緊急關頭.也能于言下立見自性!
眾人受到五祖的吩咐后.回到自已的住處相互告誡說:我們這些人.不畢勞神費力作偈頌.就是呈給和尚看,能有什么好處呢?神秀上座.現在是我們的教授師.祖位一定是他得.我們不要作偈頌.枉費心力了.眾人聽了這些話.都息止了作偈頌的想法.都說:我們以后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.何必作偈子?神秀暗暗心想.大家不呈偈頌.是因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.我必須作偈頌.給和尚看.如果我不呈獻偈頌.和尚怎么能知道我心中的見地的深淺?我呈獻偈頌的目的.要是為求印正佛法就好.要是為尋求祖位那就惡.就像凡夫貪奪五祖圣位沒有什么兩樣!如果我不呈獻偈頌.始終不能得到正法!太難.太難!
五祖的法堂前.有三間行走的長廊.打算請國家供養(yǎng)的畫家盧珍居士,來畫世尊當年在楞伽山宣說楞伽經的情形圖.也畫從初祖達摩到五祖弘忍這五位祖師的人物像.以備后人流傳供養(yǎng).神秀作完了偈子.幾次想呈給五祖.走到法堂前.就感到心中恍惚不定.通身流汗.想呈就是呈不了.這個樣子先后經過的四天.共有十三次未得呈偈.神秀于是就想:不如我把偈子寫在這步廊下.由和尚自已看見.如果和尚突然說好.我就出來頂禮.說是我神秀作的.如果說不行.就是我自性迷昧.只怪自已白來山中數年.受人恭敬禮拜.還修什么道呢?這天夜里三更.不讓別人發(fā)現.自已提著燈籠.把偈子寫在了步廊上.以呈獻自己的心中見地.偈子是這樣寫的:身體是菩提樹.心靈就像明鏡臺.時時都要勤加拂試.不要讓它惹上塵埃!神秀書寫完偈子后.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.眾人都不知道這回事.神秀又想:五祖明天看了偈子.如果喜歡.就是我與佛法有緣.如果說不行.自然是我迷昧.宿昔業(yè)障深重.不該得法.見性的境界實在難以琢磨.神秀在房中想著這件事.坐臥不安.直到天亮.
五祖已經知道神秀沒入得門來.沒有見性.天亮了.五祖把盧供俸叫來.在南面的步廊上繪畫圖像.忽然看見了神秀作的偈子.就對盧供俸說:盧供俸不用作畫了.煩勞你遠道而來.金剛經上說:所有一切境相,都是虛妄不實的.只保留這個偈子.給眾人受持讀誦.依照這個偈子修.免墮三惡道.依照這個偈子修,有大利益.命令門人焚香禮拜.只要受持讀誦這個偈子.就能見性.門人讀誦這個偈子.都贊嘆說好!五祖夜晚三更把神秀叫到法堂.問他說:偈子是你做的嗎?神秀說:確實是我神秀作的.不敢妄想繼承祖位.希望和尚慈悲.看看我有沒有一點點智慧!
五祖說:你作的這個偈子.沒有見性.只是一個沒入門的門外漢.這樣的見解.覓求無上菩提.終不可得.所謂無上菩提.必須在一言之下立即識得本心.見得本性.不生不滅.在一切時中都能念念自見.不執(zhí)著于一切法.從真如的立場上.觀察一切法皆真.從而一切萬法也就是真如妙用的體現了.這樣不生不滅的心.就是真實.如果是這樣見得.就是無上菩提的自性了.你暫且回去.再考慮一兩天.重新作一個偈子.拿來我看.你的偈子要是入得門來.就傳給你衣法!神秀頂禮而退.又過了幾天.也作不成偈子.心中恍惚不定.心神不安.行走坐臥都沒有高興的時候.
又過了兩天,有一個童子從碓房經過.口中唱誦神秀的偈子.惠能一聽.就知道這個偈子沒有見性.雖然沒有經過指點.早已明白了大意.就問童子說:你讀誦的是什么偈?童子說:你這獦獠不知道.五祖說:世人出離生死苦海是頭等大事.要想傳付衣法給人.命令門人作偈子來看.如果悟得大意.就傳給他衣法.做第六代祖.神秀上座.在南面步廊上寫了這個無相偈.五祖命令眾人都要受持讀誦.依照這個偈子修行,免墮三惡道,依照這個偈子修行,能得到大利益.惠能說:我也要讀誦這個偈子,結一個來生緣.上人.我在這里踏碓已經有八個多月了.從來沒有走到過法堂前.希望上人能引領我到偈子前禮拜.
童子把惠能領到偈子前禮拜.惠能說:惠能不識字.請上人替我讀一讀.這時有一位江州別駕.姓張名叫張日用.他便高聲朗讀.惠能聽完了偈子.就說:也有一個偈子.希望別駕代為書寫.張別駕說:你也能作偈?這真是一件稀罕事.惠能對張別駕說:要想學到無上菩提.不能輕視初學者.要知道下下等的人也會有上上等的智慧.上上等的人也有被埋沒心智的時候.張別駕說:你只管說你的偈子.我替你寫.你要是真的得法.必須先度我.不要忘了我說的這話.惠能的偈子是這們說的:菩提本來沒有樹.明鏡原本也不是臺.生性本來就沒有物相.在何處能惹上塵埃.
白話翻譯部分為 中國佛教網 禪宗論壇 祖惠居士所譯,頂禮致謝。 |
|